
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切實發揮好黨員領導幹部的引領表率作用,引導黨員幹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在支部書記吳昊書記、宣傳委員魏福志老師、組織委員梁爽老師、紀檢委員于美迪老師的号召和組織下,支部全體黨員都以積極的态度,誠懇的心态學習了由中央黨校開展的由王毅教授講授的黨史公開課第二講:民族複興的呼喚與中國共産黨的創立。
本講講授的内容是民族複興的呼喚與中國共産黨的創立。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指出,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奮鬥中造就了中國共産黨,也就是說中國共産黨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本講王毅教授主要講授三個有關中國共産黨内容。
一是農民運動帶頭人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失敗告終。
二是地主階級代表曾國藩、李鴻章等因“技不如人”發起的“洋務運動”。當時地主階級的開明人士,以“自強”為旗号,引進西方生産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以“求富”為旗号,興辦新式民用工業。創辦新式學校。甲午戰争戰敗,這場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失敗。
三是封建社會改良派代表康有為、梁啟超等因“法不如人”而發起的“戊戌變法”運動。康有為等改良派,倡導學習西方,遭到守舊派打壓,康有為、梁啟超逃亡,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戊戌變法”失敗,“維新救國”夢碎。
四是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因“制不如人”而發動的辛亥革命。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産階級進步人士,以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建立資産階級共和國為目标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由于辛亥革命不徹底,沒完成“民主共和”的“救國救亡”使命。
五是知識分子先進代表陳獨秀、李大钊等以舊中國“文不如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先進知識分子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造成落後挨打的根源。發起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局限于知識分子圈,對工農運動重視不夠,思想覺醒難以直接促成社會變革,單純的“文化救國”難以實現。
中國共産黨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産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走上曆史舞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産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1年,“中國産生了共産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個“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決議》指出:“中國産生了共産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争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産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産物。深刻理解中國共産黨的産生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就能深刻理解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人民解放、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最後,王毅教授引用習總書記的話“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的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而出發”。曆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認真學習黨史,是适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我們的世界在變化,形勢在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在深入,黨的自身建設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一部黨的曆史,是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和各個時期廣大黨員改革創新黨的建設的智慧結晶,是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鴻篇巨著。
因此,我們要重視對曆史的學習和對曆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善于從不斷認識和把握曆史規律中找到前進的正确道路。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偉大複興。